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社区民情日记总结社区民情日记总结(精选多篇)

时间:2024-06-16 18:19:37
社区民情日记总结社区民情日记总结(精选多篇)[本文共4814字]

洪园社区民情日记制度

一、社区“两委”负责人都要坚持记居情日记;

二、民情日记格式由三部分组成,即:事由、办理过程、办理结果;

三、对辖区居民的情况,尤其是分管工作对象要掌握,通过串门,知情。

四、对居民提出的问题和困难在日记中要反映处理的结果,以及对问题的反馈,做到落地有声。

五、民情日记内容要真实、真诚完整,要求字体工整认真。

第二篇:民情日记工作总结

“民情日记”工作情况半年总结

“民情日记”工作制度推行以来,我院严格按照上级院的部署要求,切实把它作为深入推进“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强化基层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做到了目标明确,机制健全,措施可行,落实得力,取得了较好效果。到目前为止,我院共记录《民情日记》**篇,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余件。

一、明确要求、广泛参与

我们明确了“民情日记”的实施范围和对象,重点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对深化改革、发展经济、调整结构、增加收入、减轻负担的意见要求;生产生活中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群众对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公益事业、社会治安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走访群众的心得体会,解决问题的典型事例,干部群众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新典型;农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及其热点、难点问题。规定了“民情日记”的格式,明确了科级以上领导每月记“民情日记”不少于5篇,中层干部每月不少于4篇,一般检察人员每月不少于3篇。同时要求干警真实记录工作、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所为,真正到基层中去,向群众讨教,心诚则明;到服务对象中去,请他们提建议,心诚则悟;到群众家里去,同群众广交朋友,促膝谈心, 1

心诚则灵,切实做到透彻了解群众的心思,真实感受群众的情绪,真诚听取群众的呼声,如实反映群众的意愿。

二、健全机制,稳步推进

为保证这项工作取得实效,我们建立了以首问责任制、反馈处理制、责任追究制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机制。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完善创新了近年来围绕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在疏通民情渠道方面建立推行的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如“1+1”和谐共建主题实践活动等,由此进一步畅通了民情收集渠道,加深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了“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强化督查,狠抓落实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干警保持反映社情民意的敏锐性,认真贯彻“一线工作法”要求,坚持领导带头,“身”入到人民群众之中,既要“身”到,更要“心”到,尤其要抓住“办事”这个关键,对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捕捉,认真帮助解决,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特别是对影响人民群众利益和改革发展稳定的事情,及时处理解决,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为确保处理效果,我们从抓好督促检查入手,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并责成专人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督查,对“民情日记”的实施情况不定期地抽查、检查,组织阅评、点评、座谈交流,对不认真坚持和落实“民情

日记”制度的检察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每季度进行一次 “民情日记”评比活动,并把部门和个人 “民情日记”制度的实施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优、使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提高了检察人员察民情、帮民需、解民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篇:民情日记:移民社区的移民们

3月30日 星期三 晴

移民社区的移民们

今天和工作队员贺文一起到(麻家渡镇营盘河村)两河社区入户走访调查。两河社区是因潘口电站建设从原上庸镇两河村集中安置在营盘河村的移民社区,共有87户334人,分住在14幢楼房中。

我们首先来到社区管委会书记刘春全家。他家共8口人,祖孙四代同居,儿子、儿媳、女儿都到上海打工去了,家里只有老父亲和他们老两口,还有两个孙子在就近的麻家渡中学读书。谈到搬过来的感受,刘春全感慨不已:“过来三年多了,生活都已适应。87户移民基本上家家都有在外打工的,打工收入占村民总收入的80%以上。而且,这边比两河交通要方便,房子宽敞漂亮,环境绿化美化也好。”

离开刘春全家,我们来到马路对面的移民楼下,在场院里见到正在晒太阳的席刚臣老两口。席刚臣今年79岁,与儿子单另住,但都在一幢楼上,老伴8年前患脑溢血留下了左侧肢体活动受阻的后遗症,每天必须他随身照护。席刚臣告诉我们,现在党的政策好,特别是对老年人,从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有病有农村合作医疗,他和老伴儿每月各有25元的低保金,加上儿子们分担的一些养老金,生活还算有保障,原来移民时赔的4万多块钱由四儿子保管着。

随后,我们又走访了经济示范户章先兵和老党员喻成洋。他们的住房都很宽敞,平均面积195平方米。章先兵是在上海打工的工头,搞建筑,一年下来能挣10万元左右,妻子袁胜云在家开了个百货商店,顺带照顾小孩上学。喻成洋向我们反映了移民群众的一些心愿:一是划分的土地较远,且是黄土地,粘性大,雨天难行,盼望能早日将生产路硬化;二是楼房有时停水,没地方取水,希望能在每栋住宅楼后像当地居民一样打口水井;三是在菜地旁有条用于灌溉的水渠,村民多从渠边行走,但没铺盖板,小孩经常掉下去,很危险。我们实地看了一下,渠道长240米、宽0.6米、深0.7米,是村民到菜地的主要通道和浇灌水源,上面没有盖板,的确危险。我们表示一定向有关单位反映和汇报,我也暗下决心争取帮他们把水渠盖板问题解决好。菜地里,移民官知海老汉正在忙活,他说,这里的菜地跟老家一样好,他在下优质香瓜种,过几个月请我们一定到他家尝尝。

一天下来,我们共走访了11户移民家庭。感觉移民们已基本适应了新环境、新

生活,他们用朴实宽厚的胸怀接收了大建设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用勤奋劳动的双手美化亮化着新家园,正以昂扬奋进的精神创造并憧憬着美好的明天…… (县检察院 胡元青)

第四篇:来自军店街社区民情日记

3月31日 星期四 晴

我们第二小组所负责片区为军店街社区(原称军店街村),该社区位于房县县城西面、距县城11公里的军店镇,四周丘陵起伏,风景宜人,原316国道穿境而过,奔流千年的军马河将该社区一分为二:河之北为“下店子”,河之南为“军马铺”。社区现居住892户2748人,街道民居多为明清建筑,依山而建,傍水而居,街面卵石小道依山势一路逶迤。据了解,早在清末民初,这里就形成了店连店、铺连铺,家家经营、户户摆摊的繁华景象,成为川陕客商的集散地。几天来,我们的足迹遍布村庄和社区老街,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随着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正在不断改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同时,我们也从中发现了继续推行农村城镇化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惑。

土地,一直以来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保证。而今,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该社区一些因开发需要土地被征收、举家搬迁至老街生活的农民,却面临着失去土地后的生计问题。

该社区12组居民张明俊,家中田地因修高速公路而被征收,一家三口来到下店子老街居住,丈夫外出打工、她在家照顾10个月大的孩子,因没了土地,手头资金又不宽裕,一家只能靠在外打工的丈夫每月寄几百元钱维持生活。在老街,像张明俊这样的居民还有很多,他们都面临着失去土地后的生计问题。在走访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搬迁来的农民反映:无论是军店街老街、军马铺老街,还是下店子老街,均存在街道年久失修、配套设施落后的问题,居民生活不便、出行困难。

农村城镇化,应为进城农民带来的是顺畅的交通,医疗、教育等服务的便捷以及其它生活设施的完善,这样才能解决农民往昔在农村时的不便和困难,并为其日后的生活和劳作提供保障。城镇配套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进城农民的信心和留守的愿望。从目前情况看,农民进城后,生活成本增加、农业生产开展不便,有的已经没有了土地,也没地方养家禽了,另谋生计既缺资金、也没有平台,导致很多人只想依赖政府补贴和申请低保。如若不加强对城镇的规划,特别是进城农民居住地的规划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不加强对进城农民温饱、医疗、教育、保险等方面的保障,不仅留不住农民,也会制约城镇发展。

目前看来,没有人口城镇化就不可能有农村城镇化,但人口的城镇化过快又带来了诸多问题。在此过程中,经过与当地政府的沟通,我们感到,应当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为进城农民办实事、谋福祉:

加强培训,以富带贫。农民进城后,因思想观念差异、谋生手段差异而产生较大贫富差距。军店镇政府可举办创业、再就业等方面的讲座与培训,组织搬迁户致富典型、城镇经商突出模范等给进城农民现身说法,开拓农民创富思路。招商引资,带动就业。该社区可结合当地丰富的黄姜、木耳、核桃等资源,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进入本地发展加工业,推动当地优质农产品走向市场,解决当地农民就业问题。

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利用当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显圣殿”及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典建筑的优势,统一风格,规划邻近街道建设,使之成为能与江湾、李坑等地相媲美的旅游景区,带动服务业,从而加快该社区经济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搬迁户聚集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整治翻新“蛤蟆石”短街,架设路灯,实现自来水户户通,解决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专心致志地投入到致富奔小康的行动中来,不再为温饱问题而犯愁。

“十二五”规划中,推进城乡统筹进程是极为重要的课题。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们衷心希望,军店镇政府能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现军店街社区昔日的繁华景象。

(作者系省发改委服务业处副处长马国柱)

第五篇:民情日记 民情调研

民情 日 记

水竹中心校余正燕

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刘顺香是初二年级学生水竹乡双旋村,一个文静而漂亮的姑娘。正是由于她的文静,以至于她在上课时也极少发言,有时就呆呆地做着,不知在想些什么。本学期来每(WWw.)次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不能及时完成。而且,最近书写越来越慢,成绩也越来越差。针对这个情况,我和班主任决定对她进行一次家访,希望能够联合家长的力量一起帮助取得进步。

二、处理和解决

还没去家访,刚跟刘顺香说了一下,没想到她的眼泪就掉下来了。看来,她也知道自己自从他爸爸去世后,她学习中的现况,摸清她心里的想法,对症下药,针对她的一些特殊情况,妈妈要多关心她,多和她交流谈心,老师也要如此。让她感受家庭和学校的温暖。放学后我们来到水竹想把村刘顺香家,她妈妈一人默默的坐在沙

发上。看见我们来家访,晃晃悠悠的站起来给我们让座。一进家门,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张黑白照片,简单的家具,一张四方桌,几张椅子,一台很旧的电视可以算是值钱的家当了吧。

刚一坐下,还未开口,这位母亲的眼眶便红了,刘顺香妈妈向我们反映了一些她家的情况:她们本是三口之家,虽不富裕但是幸福美满的家庭。一年前张燕的爸爸得病,经过两次手术,本不富裕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十几天前再次发作,离开了她们母女,离开了这个家。她由于过度忧伤和疲劳,也患病多日。孩子请亲戚朋友照顾,看了她的回家作业,也发现了她作业马虎、学习也不够理想。常常还发现她夜间偷偷地哭,吵着要爸爸--------听着听着,我的眼睛模糊了。我想同刘顺香学的速度慢、厌学有着复杂的原因,要帮助她除了耐心更需要爱心。让她时时处处感到同学、老师在爱她,关心她!了解她的所想,关心她的情绪,多一个拥抱,多一个微笑,多一次理解,不是强调她作业做得够不够好,不是需要她一开始就要成为最优秀的孩子。她是在该得到理解的时候没有得到理解,是在该拥有老师关爱时没有得到关爱,是在她该得到家长帮助时没有得到帮助。这时作为老师我决定重新出发,从心出发,慢加等待,爱加理解,注意家校交流沟通,让孩子重新找到自己。

家访回来,我马上向街道网格领导反映此事,并为这个家庭申请了低保,让她们感受政府的关怀,在经济上尽可能帮助她们。

并让她帮老师发作业,让她与最能关心同学的孩子做同桌,让她做她期望做得,真诚的发现她的优点,及时表扬;真诚看见缺点,及时指正;对她不责备,对她不发怒。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轻视的,否则,就无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

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心灵具有可塑性,同时也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向上的心灵,一颗善于学习的心灵。所以教育的效果,并不在于教育内容本身的正确与否,而主要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是否贴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

三、感想

在这样走访的过程中,获知群众心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正在成为 “为居民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的载体,并在逐步成为常态。走进学生家庭,就带去了政府的关怀、学校的重视、老师的关爱,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对话和交流,汇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进学生的心田,必然激起学生心里的浪花。心灵的距离,有时就等同于脚下的距离。网格走访就是教师与学生家庭的零距离接触。

推荐访问其他精彩内容: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社区民情日记总结社区民情日记总结(精选多篇)[本文共481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