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题目 :论批判意识培养在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指 导教 师:
日期:
一、题目名称及来源
(一)题目名称:论批判意识培养在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二)课题作用
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是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中所提出的一个重要口号,这是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未来,直接影响到国家发展,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人才。批判意识,发散意识,逆向意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三大意识。其中创新人才最主要的特征是他们思维的批判性,批判意识培养在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创新素质,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本课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探究批判意识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术创新能力。
二、研究目的、意义及现状
(一)研究目的
1.理论拓展。创新人才培养首先要培养创新意识,而批判意识即是创新意识重要内容之一。研究批判意识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有利于拓展创新意识与创新人才关系的研究,丰富了创新意识中批判意识与创新人才培养关系这一具体领域的研究。
2.实证目的。本文选取了部分地区和典型高校的学生,老师为研究对象,运用一定调查研究方法,既调查了部分地区高校研究现状,又科学分析了调查问卷等,得出了一些结论。有利于把握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老师对批判意识认识与培养现状,有利于把握批判意识与创新人才培养关系,批判意识在创新人才培养中作用的研究,有利于对创新人才培养中重视批判意识作用提出一些关于学生,老师,学校主体的对策。
3.提出政策建议。在理论探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重视批判意识培养提供了一些对策。
(二)研究的意义
选题在本专业范围内,有利于发挥专业优势,培养运用所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检验学习,更新知识。 近年来,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由于传统教育和选拔模式的后因效应和束缚,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遇到种种困难,尤其是创新意识培育和重新构建遇到很阻力,创新意识中有一个关键因素即是批判意识。批判是创新的关键。本研究有利于一方面理论探究批判意识与创新人才相互作用,;另一方面调查了我国部分高校现状,并根据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提出一些有益的对策,有益于填补或丰富这一领域研究,有利于为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本课题研究在国内外研究中属于涉及较少的内容,也算是一个空白区。据互联网和论文检索查阅,设计本内容的研究大都是关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和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的研究,没有具体研究批判意识与创新人才培养作用的研究。主要文献检索中,如下是具有代表性的文章:
一.批判与创新——例如来自互联网的一片普通论文设计《批判性是创新的关键》内容: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关键(黄顺基):伟大的时代是创新的年代,一部人类思想史表明:批判,尤其是冲破传统习俗观念的批判,是创新的前提。可以认为,没有批判,便没有创新;没有批判,便没有新的观点与理论的出现。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通过思想家们的不朽著作向我们昭示:他们历尽艰辛,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对传统的、腐朽的观念进行深刻的揭露与批判,启发人们从新的视角对事关人类命运与前途的问题,重新思考、重新探索,从而为人类历史前进开创新的前景,开辟新的道路。此文简单概述了批判在创新中一些作用,而且泛泛而谈。
二.批判精神与创新人才
1.《科学的批判精神是创新人才的意志体现》:批判精神是不断推进人类文明的原动力。人类拥有了批判精神,就仿佛掌握了普罗米修斯手中的生命之火,这火点燃了人类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智慧之光。所谓的批判,就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审视历史和现实,进行理性分析和解剖,以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创造新的事物来改变现状,推动社会发展。批判的充分条件是批判者必须具备思想、人格和精神的独立性。因此,批判活动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和积极意义,便远远大于批判的本身。事实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批判、不断发展的过程。如果没有哥白尼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和批判,就没有‘旧心说”的创立;没有对牛顿经典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的怀疑和超越,就不可能有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出现。历史上朝代的更替、自然界万物的进化,正是通过不断的自我否定,不断的自我批判,逐步朝向高级阶段发展的结果。批判的前导是敢于怀疑,科学的批判精神是理性怀疑的延伸。没有理性的怀疑,就没有科学的批判;而没有科学诩是“新新人类”,以冷峻和另类的眼光来审视社会的批判,就不会有科学的建树。2.《批判与创新人才》《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创新在于人才,创新人才在于创新,创新始于批判,并通过批判而使创新成果更富有价值,因此,批判性思维是创新人才的首要思维范式。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要造就大批创新人才,就要深入开展对批判性思维范式的研究和训练,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批判、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这两篇文章强调了批判精神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未涉及批判精神在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中作用,这一具体内容。
随着创新人才口号的提出,高校教育改革推进,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此领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行研究并提出实践方案。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批判意识与创新的关系
2.从学生,教师,学校三大教育主体出发,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批判意识培养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涉及教育思维,教育模式和教育管理的转变。
3.提出了维持性学习模型与创新性学习模型,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学术自由等一些概念
4.调查了部分高校现状,并进行了分析,从教育思维,课程,教学内容,考试方式和管理方式角度提出了一些对策。
5.论文框架构思
第一章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1.创新的涵义创新是知识发现和发明的过程
2.创新人才2.1.创新性是指个体或群体的本质属性,指具备的创新属性和必备创新素质2.2..创新人才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能够进行创新学习塑造创新能力
3.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3.1.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所决定的
3.2.1.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最根本就是创造性发展3.2.2.教育的功能在于学生老师创新教育活动,高校国家发展战略3.2.知识经济时代赋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特殊意义
第二章 大 ……此处隐藏6750个字……内容及目标: 本文通过对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意义加以论述, 以图唤起各级行政机关(组织)对提高行政效率紧迫性的认识,联系我国行政管理的现状,对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途径进行了初探;最后,对其它行政管理目标的辩证关系进行简述,以使对提高行政效率做出科学把握。
六、研究的方法与手段:通过整合现有文献资料,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阐明提高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中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剖析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最后归纳出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途径。
七、参考文献:
1、张康之、李传军《行政管理教程》
2、王军主编《中国行政管理概论》
3、《邓小平文选》第3卷
4、姜明安、张纯协主编《行政法学》
5、《公务员法》
6、李佳音《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7、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8、施九君《当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
第五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
论文题目:现代语境下自觉消解类人学本质的第一人――论施蒂纳哲学及其重要价值
研究目的及意义:施蒂纳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人物和逻辑终结者,他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第一次全面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甚至是启蒙思想以来的古典人本主义逻辑,也是西方思想史上在现代性的语境中第一个自觉地消解形而上学的人,而且他直接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思想史教学中,施蒂纳被贬为一个小丑式的浅薄理论家,虽然国内目前有个别学者深刻地认识到了施蒂纳的重要意义并作了简要的分析,但这种不受理论界重视的情况仍未完全改变。我的研究试图对施蒂纳的代表作的理论特色及其思想对费尔巴哈、马克思等当时各种哲学的巨大影响进行阐述分析以及对其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当代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进行浅要发掘。
研究计划:立足现有资料,力求先把握施蒂纳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主要内容与理论逻辑,同时参照早年和现有学者对施蒂纳的研究成果(如张一兵《回到马克思》中对施蒂纳的研究),然后进一步寻找分析施蒂纳反对形而上类本质思想的当世影响,以及他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及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
章节目录
一.施蒂纳其人及其代表作介绍
(1)施蒂纳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
(2)施蒂纳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文本分析。
(3)施蒂纳的理论观点及对其分析。
二.论施蒂纳的当世影响与冲击
(1)施蒂纳思想对当时各种哲学(重点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2)施蒂纳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直接影响。
三.施蒂纳思想的后世意义:分析施蒂纳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后现代思想的相似性。
1.施蒂纳与克尔凯郭尔
2.施蒂纳与尼采
3.施蒂纳与阿多诺
4.施蒂纳与后现代思想
四.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商务馆89年版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孙伯揆《探索者道路的探索》xx年版
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大出版社xx年版
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转向》,南大出版社xx年版
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三联书店xx年版。
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馆1982年版
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商务馆1992年版
尼采《权力意志》商务馆98年版
尼采《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馆xx年版
赵敦华《西方现代哲学新编》北大出版社xx年版
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谭培文《唯物主义如何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哲学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总第39期
崔子修《利己主义与自我实现———马克思与恩格斯对施蒂纳利己主义批判的一个视角》,《探索与争鸣》
一、论文题目:中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探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xx年底,我国上市公司已达到1174家,总股本超过5050亿,其中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328亿,市价总值高达5.55万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8%,约有股民6800万人,约占城镇人口的40%,资本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据统计,截止xx年底,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10547亿元,实现利润1519亿元,分别占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32%和63%,国有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各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国有资产质量上,上市公司已成为优良资产的富区,同时上市公司也成为中国人投资的主要领域。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不仅会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而且会显示出更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可否认,在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下滑,竞争力下降,据资料反映,xx年我国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369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0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53%,比上年同期下降22.55%,有151家公司亏损,亏损面为12.67%,较上年又进一步扩大;二是部分上市公司内部违规现象严重,据了解,xx年有100家上市公司因各种违规问题而受到证监委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查处;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虚增业绩,大肆“圈钱”,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三是二级市场投机行为盛行,一些机构操纵股价,牟取高利,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秩序。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有效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和社会的监督职能,加快建立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机制,全面净化证券市场的环境。要实现这一目标,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建立上市公司的效绩评价体系。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对我国国有企业制定了效绩评价制度,并正在逐步推开,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还没有建立这项制度,所以本文的研究是有实际意义的。
三.本文研究的内容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探讨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一部分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意义,这六个方面是:
(一)有利于国家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二)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建立科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三)有助于对上市公司经营者业绩的全面考核。
(四)有利于引导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
(五)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的形象意识。
(六)有助于投资者的理性投资。
第二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证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可行性。这三个方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