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五个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绩
(一)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围绕“搬得放心”“稳得住心”“住得安心”“融入人心”,聚焦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四大要素”配套建设,目前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基本能达到搬迁群众的需求,已配套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农贸市场、便民超市、金融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一般的社区服务基本上都可以在社区办理,不能办结的社区将转接代办,切实为搬迁群众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
(二)培训和就业服务方面。在县级部门的牵头下,社区大力推进搬迁劳动力全员培训,确保有劳动力家庭实现一人以上稳定就业,盘活迁出地承包地、自留地、宅基地“三块地”资源,实现搬迁群众生计保障和可持续发展。盘活安置点门面、农贸市场等资源,鼓励农户自主创业。盘活迁出地承包地、自留地、宅基地“三块地”资源,目前确权承包土地4020亩,龙头企业、公司、农业合作社有偿流转3120亩。
(三)文化服务方面。社区聚焦感恩教育、文明创建、公共文化、民族传承“四进社区”,增强文化引领能力。一是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让社区群众在新的环境铭记党的恩情,目前社区共开展感恩教育20期,教育引导搬迁群众1600多人次。二是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积极推进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建设,评比“身边好人”5人、“最美家庭”6户、“最美保洁员”10人,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共组织卫生清洁活动7场次,营造干净、整洁、和谐的社区生活。三是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建成图书室一个,藏书2000余册,建成北区广场配套体育健身设施。围绕重阳节、春节、端午节等假日开展4场文化下乡活动,服务群众2000多人次。同时建设有公益电影播放场所,拟在南北区广场建设文化服务项目舞台两个。四是开展民族传承活动。建成社区乡愁馆,展馆分记忆、故土、遗风、变迁4个展示区,分别通过文字、图片、物件等形式记录乡情、美好生活,在唤起搬迁群众乡愁记忆的同时,更好的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四)社区治理方面。社区聚焦机构设置科学化、社区管理网格化、居民自治规范化、治安防控立体化“四化”建设,建立和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构建和谐社区。一是建立社区“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即镇党委为一级管理,明确联系领导任第一书记,第二级是社区“两委”,第三级是南北片区管理,第四级是划分楼长管理。二是居民自治规范化。成功选举社区党支部、社区居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加强社区“两委”后备力量培养,推选中心组长12人,配备义务楼栋长14人。以党建为引领,同步建立群团组织、两新组织5个,并配齐配强各组织负责人。四是治安防控立体化。设立警务室、综治中心、调解室、法律服务站,统一制作制度上墙,“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五)基层党建方面。社区党支部以党的建设为引领,进一步健全组织、配强干部、完善机制、强化功能,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力。一是建强党支部。目前社区党支部有党员49名,以南北区域划分建立了2个党小组。成立以来,社区党支部深入开展“支部建设年”活动,不断规范组织建设,重点围绕省委省政府“五个”体系建设要求,通过深化学习强党性、优化服务聚人心、技能培训提素质、引进企业促进就业等措施,在决战易地扶贫搬迁这场硬仗,助力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社区党支部成立以来按规定召开“三会一课”,积极组织开展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文化宣传服务、走访慰问群众、关心服务老年人行动、就业培训、企业招聘、环境卫生整治等为主题的主题党日活动。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配强干部队伍。县委抽派8名干部蹲点服务社区,按“五大干”配置社区居委干部,配备专职副支书,为社区组织建设和发展提供力量保障。三是健全群团组织。坚持党建带群团,建立健全了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形成支部引领、凝聚群团力量、共建和谐社区格局。四是建立社会和经济组织。立足发展,建立老年协会、志愿者服务队、工贸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社区和经济组织,多方聚力实现共建。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基础配套设施需不断完善。虽然社区配套设施基本上能满足搬迁群众需求,但部分配套设施仍需不断完善。要科学化建设幼儿园,提升社区卫生室服务水平,推进正规金融设施的建成等,不断提高社区设施水平。
(二)社区文化服务、治理等仍需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不高,目前只有北区广场配套体育设施,南区广场仍闲置,居民文化活动生活仍需不断丰富,增加群众归属感,提升社区满意度。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不断完善社区配套设施。积极与县级部门对接,完善社区配套设施,努力把社区建成县级、州级乃至省级移民搬迁示范社区。
(二)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围绕服务搬迁群众这个不变的宗旨,不断提升社区的服务质量,认真贯彻落各级部门方针政策,服务搬迁群众,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切身问题,提升社区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