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优势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的优势,希望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劣势与优势都是相对的。家庭教育也有学校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首先,正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有着根本的利益关系和深厚的情感纽带,正因为父母的爱是天然的、感性的,所以会对孩子有最大程度的包容和接纳,因此家庭才能够成为孩子天然的避风港,才能成为孩子出去闯世界的安全基地,才是孩子进一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融入社会的重要基础。
建立亲密而美好的亲子关系不仅是家庭教育的起点,也是每个人成长和幸福的关键,是每一个孩子生命力的重要源泉。这也是学校教育很难给予的。
一个人纵然被整个社会唾弃,但如果不被父母抛弃,他就会有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我们生活中有一些反例,例如有些当教师的父母,分不清作为教师的爱和作为父母的爱,回家以后也拿出在学校管理学生的`办法管理自己的孩子,完全制度化、规范化。此外,教师教的学生多,总会有特别出色的,所以也很容易拿最优秀的学生与自己的孩子比,看自己的孩子左右不顺眼,所以有的教师子女会问,你究竟是我妈妈还是我老师,老师在学校里已经有了,在家里我需要的是妈妈。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难免会有各种冲突,但底线应当是不对亲子关系造成根本性伤害。良好的亲子关系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教育力,如果是为了工作和事业疏远了亲子关系,或者为了学业或练琴而伤害了亲子关系,其实是整个家庭的巨大损失,对亲子双方而言都得不偿失。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有的家庭对于学习乐器持审慎的态度,就是生怕一旦学上乐器,孩子不容易坚持,家长又要逼迫,弄得家里鸡飞狗跳,剑拔弩张。
家庭教育在呵护儿童天性、尊重儿童的个性方面也有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学校虽然是专业的教育机构,但它实际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现代学校模仿了现代工业,它学习了现代工厂的流水线、规格化、标准化,它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集体授课。当一名教师面对一群孩子进行教学时,要做到真正尊重儿童个性、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对每个儿童都适宜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在制度安排上来讲就是很困难的。
这里顺便提一下关于班额的问题。班额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不断地缩小班额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现在欧美、日本都在不断地小班化。欧美小学一般一个班二十几人,日本法律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每班不能超过35人,三年级及以上每班不能超过40人。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差距,我国小学标准班额为小学45人,初中50人。但由于资源不足等原因,班额偏大。56人以上的班叫做大班额,66人以上叫超大班额。
目前,在一些人口大省和内陆省份,还有八九十人甚至上百人个班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能维持好基本的教学秩序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哪里还有本事去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孩子进行教学呢?想一想如果你的孩子在这里学习,要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学习机会和保障会有多么难,这对教师的要求会有多么高。但是家庭就不同了,中国现在的核心家庭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只要家长能用心、细心地观察和研究孩子,就比学校更容易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另外,家庭虽然缺少规范性,但是它有灵活性。家庭是生活的场域,既有为了生存的奋斗,也有对生活的享受,其中有各种人际交往,而且这些活动无时无刻不再发生,随时随地都在出现,不能预设,也无法准备。家庭生活中到处都是学习道德品行、生活能力、劳动习惯的材料和场景,比如本书中有谈言语沟通的,有谈游戏和户外活动的,有谈财经素养的,等等,从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相关的教育,会比学校更自然,也更综合,也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可见,家庭在进行道德教育、生活教育、劳动教育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2篇:家庭教育的优势这个网站家庭教育的优势范文有很多,送你一篇。
课题:
第四章
家庭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
家庭教育的优势 第三节
家庭教育的局限性 教学目标:
1.理解家庭教育的优势 2.理解家庭教育的局限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家庭教育的优势 教具、教学素材准备:
相关文本资料(教材、参考资料) 相关案例,图片、视频资料 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例证法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过程:
第二节
家庭教育的优势
家庭教育是在特定的环境(家庭)里,由特定的教育者(家长)对特有关系(血缘关系)的受教育者,通过特定的教育途径和方式方法实施的一种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
要把家庭教育搞好,必须充分认识其优势,正视其短处和不利因素,以便在实践中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优势,并创造条件,化不利因素为积极因素。
我们首先来看看家庭教育具有哪些优势。
一、广泛的群众性
每个人都出生在一定的家庭。每个家庭,每对 ,只要有了子女,其生理和心理是健康的,都要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要或多或少的,直接或间接的接受家庭的教育和影响。
只要组成了家庭,就有了一个教育子女的场所,有了一个接受家庭教育的孩子。自有家庭以来,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当然,不同的社会、不同阶级、不同形式的家庭,其教育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即或是同一社会、同一阶级、同一形式的家庭中,具有到每个家庭的子女教育工作也有不同的情况和效果。
但是,家庭教育的群众性,是任何教育形式都不能比拟的。
以我国为例,我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在总人口中,三分之一的是儿童、青少年。此外,如果我国现有三亿多个家庭计算,那么全国至少有5亿个家长正在承担着教育儿童、青少年的任务。
二、强烈的感染性
感染性指的是人的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感化作用。
所谓情感,是指人们在周围人和事物的接触过程中,所引起的喜怒哀乐的内心态度。情感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具有的感染性,就是能“以情动人”。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 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曾经说过:“人之性情莫爱于父母。”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没有能超过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的 ……此处隐藏1222个字……教育更具有教育上的天然的连续性。
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什么原因,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于十几代、几十代,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如:杏林世家”、“梨园之家”、“教育世家”等等。
六、固有的继承性
家庭是一个由具有血缘关系的一代代人组成的,并不断延续下去的社会组织形式。人们在家庭里接受了父祖辈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在自己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之后,也用同样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后代,用从父祖辈那里接受影响和教育所形成的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继续去影响教育自己的后代。人类社会的家庭关系就是这么一代一代的延续、继承下去的。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继承性。
家庭教育的这种继承性,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风,”或者叫“门风”;二是“家业”,或者所“家传”“家学”。 所谓“家风”,指的是一个家庭在多少代的繁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待人待物、为人处世之道等等,其主要指的是一个家庭的思想意识方面的传统。“家风”形成以后,不仅对当代的家庭成员有深刻影响,也会继续影响下一代人,往往世代相传,成为一种顽强稳定的习惯势力。
所谓“家业”或“家传”“家学”等等,指的是一个家庭世世代代都从事的职业,或是许多代人都具有同样的兴趣、爱好、学问、专长。
《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祖辈,世世代代都是史官,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个太史令。东汉班彪研究史学,写了六十多篇《史记后传》,班彪死后,儿子班固接着写下去,用了二十多年把一部《汉书》写成,后来又由其妹妹班昭补修。
“家业”“家传”“家学”的形成,对于培养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各种特殊技能和学为了的专门人才,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史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的。
七、内容的丰富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同时也是社会的缩影。家庭是人们进入社会之前的演练场。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反映到家庭,使家庭生活内容也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家庭成员的实践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家庭教育就好似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的,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之中,家庭生活的内容也就是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内容,家庭成员的实践活动过程也常常是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因此,家庭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无所不包的。
八、方法的灵活性
家庭教育不像学校那样,一般没有什么固定的“程式”,也不受时间、地点、场合、条件的种种限制,随时随地进行,“遇物则诲”。
九、家庭教育的及时性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做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而幼儿园、学校之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体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因此使孩子对教师的照顾不周而产生不信任感,而家长可以及时引导孩子端正认识。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又可以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第三节
家庭教育的局限性
一、家庭教育的条件不平衡
家庭教育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家庭全部具备教育子女的有利条件。不同条件、不同家庭氛围、不同教育理念教育下的子女千差万别。
二、家庭教育易于感情用事
家庭教育是由家长、父母亲自教育自己的子女,父母子女之间有天然的血缘关系和根本利益一致的关系。在家长有理智的时候,这种特殊的关系就成为教育子女的有利因素,会促使家长正确地爱孩子和教育孩子;相反,在家长失去理智的时候,这种特殊关系就转化为教育子女的不利因素。
家长感情用事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偏向,实际上指的是浇灌溺爱。很多家长明明看到孩子的不足,也不去管教,而是姑息迁就,放任自流,不管不顾。
第二个偏向,实际上指的是感情用事的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操之过急,方法简单粗暴。 要克服这种局限性,家长必须加强自身修养,要有理智,自觉的克制无益的感情冲动和激情的爆发,教育孩子时要保持头脑冷静,有时可考虑采用“冷处理”的方法。
三、家庭教育比较封闭
家庭教育是由家长对自己的子女在家庭生活范围内进行的教育,子女的教育往往是关起门来进行,究竟如何管教子女,用什么思想作指导,给子女以什么内容的教育,主要取决于家长的意志、兴趣、爱好、思想水平、教育能力等。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家长的素质和能力,总是有局限性的,这不能不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进行。
此外,还包括:
1.组织性差。家庭教育有很大的自主权和很强的独立性,缺乏严格的组织性。
2.系统性和计划性差。家庭教育一般没有什么固定的内容,往往以家长的好恶为标准,较为随机和分散,没有计划性,缺乏系统性。
3.可控性差。由于家庭生活的内容相当复杂,有些内容是积极有益的,而有些内容可能是消极无益的,有些复杂的家庭情况,往往在孩子面前难以控制和回避。
4.目的性差。不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盲目性太大,缺少目的性。
5.重智轻德。不少的家长过分地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求,忽视了对孩子的基本行为规范的培养,缺乏严格的行为规范,结果娇生惯养,甚至失去理智,染上不良行为。
6.方法不当。溺爱式的家庭教育方式为孩子心理发育不良埋下了最初的种子。由于家长这种溺爱,孩子逐渐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定势,进而“任性”、“要尖”,形成人格的偏执,对己不克制,对人不尊重;过度地保护使孩子失去亲自动手干事情的机会,使孩子胆怯、娇弱,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过高的期望值,使孩子产生厌烦、焦虑情绪;许多家长缺少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不了解青少儿的心理变化,要么一切包办代替,甚至家长对孩子陪学、陪睡、陪玩,从而使孩子产生依赖性;要么方法简单粗暴,强迫命令、强制训斥,甚至粗暴打骂,严重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孩子心理上产生逆反与对抗,与父母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厌学、厌世、厌家,以至出走或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