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教育扶贫案例

时间:2024-06-23 07:34:31
教育扶贫案例[本文共1227字]

十八里长峡教育扶贫案例

前言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长峡管理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以着力补齐贫困人口义务教育短板为目标,狠抓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控辍保学工作,全面加强贫困家庭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学习困难儿童、心理障碍儿童等特殊困难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进一步织牢了“义务教育有保障”防护网。

一、基本情况

湖北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竹溪县最南部,西、南与重庆市巫溪县交界,东与竹山县接壤,北与桃源乡相连,总面积256.06平方公里,辖3个村,19个村民小组,深度贫困村1个,986户2927人,贫困人口531户1638人,贫困发生率为56%,是竹溪县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辖区拥有完全小学1所、教学点1所,2019年底在校贫困学生共255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含学前教育185人、普通高中28人、中(高)职人26人、本科及以上16人。

二、主要做法

(一)实施精准资助。加强与各学校的紧密联系,在普惠性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坚持“扶真贫、真扶贫”,将教育惠民政策资助和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做到了精准识别、精准对接、精准资助、应助尽助。严格对照国家、省市县相关政策要求,构建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学段全覆盖的贫困户学生资助管理体系。积极争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广泛吸纳社会力量捐资助学,确保了每一名学生不因贫失学、因学返贫。

(二)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要求局、村、驻村工作队及包保干部积极配合学校排摸适龄儿童基本情况,建立学生档案、加强学籍管理,防止学生辍学、流失,同时学校接受随迁子女完成义务阶段教育,安排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接受教育,特殊学生开展“送教上门”行动,确保顺利完成义务阶段教育。

(三)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完成了双桥村完全小学和双坪村教学点的“全面改薄”任务,确保学校校舍、教学设备、生活设施等达到国家办学条件基本要求,学校建设基本实现了标准化,育人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让孩子们“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均衡义务教育。

(四)关爱留守儿童各村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开设亲情电话,对留守儿童、心理障碍儿童、后进学生开展“生活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活动。

(五)认真开展结对帮扶。落实领导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制,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实行“点对点”、“一对一”,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为此,学校成立了“心灵驿站”,定期或不定期地为这些学生作心灵沟通,帮助他们端正思想、树立信心、确立自己的崇高理想。

三、扶贫成效

教育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辖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贫困学生结对帮扶100%、资助政策落实准确率100%,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目标。

四、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贫困户除了物质帮扶,还更需要精神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深层次延伸,更关系到贫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包括如何克服贫困家境带来的自卑心理、如何更快融入集体生活环境、如何正确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等等。教育扶贫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未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帮助下,我们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扎实推进教育工作,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

《教育扶贫案例[本文共122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