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成长教育观后感(精选多篇)

时间:2024-06-24 14:01:40
成长教育观后感(精选多篇)[本文共6976字]

第一篇:成长教育观后感

成长教育观后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级外语系:陈彦君

其实在很早以前就想看这部片了,现在终于如愿。

也许是因为这部片与我们的生活太相近而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相信许多同学都能在这部片子里多多少少地看到自己熟悉的一面。尤其是对于正处于青春朝气时期对未来充满各种幻想的我们而言极具有教育意义。

记得之前有位老师说到关于年轻人这个话题,以及在看完一段描述一位年迈的老妇人与一个小男孩之间的友情故事后大家对这位老妇人的第一感觉,所有同学的回答几乎都是正面的积极的,比如慈爱,友好等等,几乎没有人关注到最为突出的老妇人的孤独感。老师说,年轻人经历得少,习惯从简单而相对正面的角度思考事情。现在想来,这部片尤其是珍妮所体现出来的我们这一代人的心思可谓发聋振聩。

不可否认,珍妮在同辈群体眼中也许就是那个一直以来听老师话,听家长的话,事事按照规章秩序来的乖乖女,好学生,是那个年年得奖学金,受许多人羡慕的具有光鲜亮丽气质的女生。她富有智慧,对艺术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生活独立,眼光独到,懂得欣赏美品味生活。同时,她也对未来美好而浪漫的优质生活充满了向往,就像她喜欢巴黎这个浪漫之都,喜欢各种来自上流社会的高贵用品,精神物质享受一样。

这样的一个女生似乎极为常见,哪一个少女不心存美好的种子与念想?从小到大我们所接触到的动画片里的女主人公似乎也是被赋予这样或那样的优秀。但是表面的优秀遮不住内心的缺憾,表面的安静挡不住内心的狂野,表面的顺从拦不住内心的叛逆。人其实都是一个矛盾体,都是恶魔与天使的结合体,需要许多外界的扶持矫正陶冶才能逐渐茁壮成长。这一路的社会影响,家庭环境,时代旋律,文化熏陶是何等重要。

就珍妮而言,她之所以后来会为了跟从大卫放弃她的求学路,徜徉于灯红酒绿之中的原因离不开她个人成长中的缺憾,狂野和叛逆。她追求个性,对上流生活迫不及待,渴望大卫带给她的能弥补她在父母眼中的认同饥渴,她认为反正这是父母希望的,反正考牛津最后目标也是为了高品质生活,反正人生路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模板式靶场,射中那个所谓的父母眼中的金龟婿就好了,自己过得尽兴就好了,就一下子被大卫带给她的迷得神魂颠倒,对,是大卫带给她的,而不是大卫本身这个人。

但是珍妮失算了,她忽视了所有鲜花和掌声背后是泪水和汗水,她忽视了生活会与生活的挫折,痛苦,虚伪,艰难相联系,她也忘记了只有自己踩出来的人生才是踏实稳定的人生。生活是没有捷径的,从来就没有什么天上掉馅儿饼的事,上天对世间的人都是公平的。她过于自信地预估了自己的未来,或者换一种方式说,其实她根本没有好好想过自己的未来。也许她觉得这些“幸福”迟早要来,何不早早享受呢?但不是这样也不应该这样,她在见大卫时应该坐下来,自己想一想,通过自我思考,自我反思来感知这件事到底对不对,值不值,有没有哪里不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更有作家七堇年说过,我们应该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理想。我觉得,珍妮的理想是不够遥远的,她的内心还不够朴素沉稳。不然她就不会经不起诱惑与考验。对,其实珍妮她还是个孩子。

珍妮还没有看到社会全貌,过早地投入了看似安逸实则毫无保障可言的优质生活中。做出了还不属于她这个年龄应该拥有的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珍妮看得太近也忘了脚下,忘了一心栽培她的老师,忘了青春期纯真而美好的同龄者之间的爱恋,忘了作为一个学生,作为一个成长期少女不可逾越过早触碰的事。她的心灵还不够柔软。好在珍妮还没有完全失去她的底线,失去她的判断力,好在她懂得如何去挽救自己,如何寻求长辈的帮助,经过与父母特别是父亲的隔门谈话后重新领悟生活的意义与航向。其实我们也不应该给珍妮太过苛刻的批判,只是陷于大卫手中的珍妮还有几分给了颗糖就跟陌生人走的小朋友的味道,加上父母的管教不当就难免她只看到了糖而没看到其实有比糖更香甜的瓜果,那是她自己可以用手采摘回来的甘甜。

杨绛先生也说现在的年轻人就是想得太多书读得太少,现在我想稍作修改,在这部片子上,珍妮所体现出来的,也算是现在我们大部分人存在的问题,幻想的太多,经历的太少。往往大一了甚至高考填志愿时就会想大二大三大四怎么样,三十岁怎么样,老了怎么样,我会怎么样而不是现在我要怎么样。慢慢体会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吧,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其实在老师您放映电影的开头时我就想问,如果大卫他不是有妇之夫,也不干小勾当,那么事情会怎样发展,珍妮又何去何从,事情本身合理性又如何呢?

说到这不得不提到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片中珍妮的父母想必也是长时间受困于生活的一些繁琐之事而产生些许压抑,他们同样渴望有那么一个人给他们的生活带去新的色彩,也有可能受制于钱财使得珍妮的早年经历被深深烙上了物质享受的印记,连提高自身内涵的读书也成了攀上一个有钱有势有交际圈的上流绅士的手段,钱财方面没有脱敏的珍妮又没有受到家长的及时阻止与开化,自然就认为在家长的支持下,一切顺理成章。

记得老师您说过,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家庭的困难,想想这句话和儿童内心成长以及他日后用什么样的心态眼光去和别人交流的重要关系便知,家长的言行举止在小孩面前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我出生还不到一岁时,爸爸出于自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非公职所在去拯救森林大火被严重烧伤,妈妈也一直是个贤良淑惠的女子,爸爸烧伤医治那段生活艰难的时期以及后来在我幼年成长的那段时期里,爸爸妈妈一直呈现给我的总是乐观积极,随心豁达,妈妈也从不会把生活上的苦撒到我的身上,虽然每天工作繁忙,少有时间陪伴我玩耍,但是记忆里小时候,爸爸会为了我喜欢的玩具载着我蹬着自行车一边哼唱着他最爱的革命歌曲亦或是高原之歌一边去玩具店挑选我心爱的玩具,每次爸爸出远门都会给我带回来好吃的还有书。有什么烦苦爸妈也总是自己待在一边小声商量着。认识爸爸的人都说爸爸心态特别好,虽然全身烧伤以前一直是大家眼中公认的美男子,气度不凡,是要考建筑工程师的人,但还是熬了过来一点一点开始新生活。妈妈也是担着重压将苦痛自己咽下,悉心照料我成长教诲我点点滴滴做人做事的原则。小时候我也因为爸爸是救火英雄的情况而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怀和关注。

感谢爸爸妈妈,感谢他们的所作所为,感谢在我成长路上出现的每一个人,感谢生命中出现的爱和温暖,宽怀和善良,才有了这样一个我。成长的确是一个不断被唤醒的过程,就像老师您说的一样。我想我也会继续不断自我察觉,在不断纠正自己完善自己中渐渐成长起来,同时通过自己也带给别人传递给别人更多的能量与爱。

第二篇:《成长教育》观后感

电影《成长教育》观后感

中文11004班陈明军

影片《成长教育》描写一位16岁女孩面对成长经验、家庭期许,以及突如其来的迷人爱情介入下,从女孩转变成女人的心境历程,作文之观后感:成长无捷径——电影《成长教育》观后感。 16岁的珍妮是一个聪明开朗的小 ……此处隐藏1616个字……。一切犹如从天堂坠入地狱,几分钟前,她还以为自己可以拥有全世界,可一转眼此刻一无所有:她刚放弃了进入大学的自学考试,还和疼爱她的导师们翻脸,父母也帮不上什么忙。这个聪明的女孩在恍然大悟后平静地找到了老师的帮助,她通过自己的努力,重读了一年,最后如愿的考取了牛津。

“我想要的生活,没有捷径”。珍妮在对学校老师申请回校时镇定地表达了她的领悟。伤害令人成熟,这几乎是女人成熟的第一捷

径,但捷径,往往是以最快的速度把你引到你最不想去的地方的那条路。珍妮足够聪明也足够幸运,还有点迷人,换做在中国国情,或许这个女孩已经遭到了周围环境的抛弃。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宽容善良的老师,看到了一位勇于面对另类挫折的坚强女孩,所以最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心智趋于成熟后的珍妮看起来和周围的同学没什么不同,她依然有着天真烂漫的脸庞和笑容。过去的愚昧已经成为了一种历练,它幻化成心底的坚实部分,保护着她,带她成长,长成一名真正宽容,善良,精明的女人。

有人说珍妮的痛苦根源是由于她的叛逆!丢下脚踏实地的学习之路,去追求她自己眼中的幸福人生。我认为使珍妮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的原因是——对当下的抗拒!珍妮从刚开始的品学兼优的优等生,到滑落到及格线边缘;从学校的好好学生,到离经叛道的退学生;从前途光明的聪明女孩,到陷入爱情、学业双双离去的困境……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对当前的学习、生活、教育制度的不满!正是因为这种不满,使单纯的她产生逃避当下生活的冲动,正是因为这种冲动,使她堕入了看似美丽的深渊。如果她不抗拒现状,而是接受它,就不会上演出退学的闹剧,更不会到爱情、前途两空的地步。

看看珍妮,想想自己。其实在自己身上也有着珍妮叛逆的影子。曾几何时,我也是特别排斥学校的教育体制,觉得学不到东西。抱怨专业,抱怨学校,抱怨环境……但是,现在随着时间的磨练,我能够用比以前更加感赏的眼光去看待现在的生活。从过去的“学习反动分子”变成了可以用心读书的“叛逆”学生。或许我的未来不在于这些专业课的成绩,但是我知道,无论我做什么,我都应该做好眼前的事,同时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人生!

第四篇:成长教育观后感

成长教育观后感

和爸爸通电话,爸爸给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可是上了十几年学,尤其是我这种厌学的孩子,最烦的就是学习了。开始爸爸只是在结尾要挂电话的时候说上一句,后来打一次电话就能说好多遍,我就觉得给爸爸打电话我总是在重复着知道了知道了,很多时候,我只是很难过,抑或烦恼生活,抑或学习学到瓶颈了,给爸爸打电话是希望可以有家的感觉,展示脱离学生这个身份,和爸爸当好朋友。但是只要我一说起不想看书之类的话,爸爸总是很紧张的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然后考研,然后怎么怎么地。我只好草草说知道了,然后挂掉电话,爸爸总是那么不了解我。

那天晚上,看过成长教育之后,学习的烦躁顿然消失,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原来一切都是没有捷径的的,幸福也是一样。父母只是希望我们过得更幸福,而他们认为的最可靠的办法便是通过学习出人头地。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叛逆的珍妮,对生活充满期盼,却又被学习所烦。我们一直在和心里的他战斗,当有一天我们累了,就会成为下一个珍妮。

个人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片子,也可以说是一部励志片。尤其是对我们这种还处在学习与生活的选择中的人。这部片子告诉了我很多。父母的做法有时候会让你生气,但是要相信他们一直都是爱你的;社会并不像我们想象的一样单纯,不要随便一利益或者其他东西轻易的被蒙蔽;男人是最大的谎言家;成功没有cut way,知

识才是武装自己的最好武器。

我想当我以后因不想学习而烦恼的时候,想想珍妮的事,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自动化0802

学号0806050204

姓名:王玉婷

2014年4月1日

第五篇:《成长与教育》观后感

《成长与教育》观后感

中文11106班 王秋妍

看惯了美国大片,不曾想到一向提倡学生个性自由、独立发展的美国也有此类关于成长教育的传统型片子。虽然故事主人公代表的是受美国教育背景的学生群体,离我们中国学生的现实状况很远,可能我们根本不会接触到红酒,去到巴黎,甚至出国去读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校,但有些本质的东西是一样的,那就是通往成功的道路没有捷径!成功每个人都想拥有,有些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想怎样才能取得成功,却从不付诸行动,有些人觉得通往成功的路太崎岖,可以通过其他捷径来实现,而另外一些人就明白成功不是坐“想”其成,也不像四两拨千斤那样唾手可得。

女主角珍妮在认识大卫之前一直坚信只要通过不懈努力和自己良好的天赋就能够考上牛津大学。可是遇到大卫之后,他发现自己以往的人生是多么的枯燥乏味,每天面对一堆写不完的拉丁文作业,而大卫几乎能满足她所有的要求:得到喜欢作家的亲笔签名,去巴黎看精彩的电影,穿黑礼服喝着红酒……于是,他认为有了大卫,他就拥有了一切,成功也不在话下。糊涂的珍妮决定离开学校,和大自己十几岁的大卫结婚,她的父母更是被大卫的金钱蒙蔽了双眼,竟然答应把女儿嫁给他。最终,珍妮发现了大卫是有夫之妇,孩子也几岁大了,这对于珍妮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她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大卫,而大卫却欺骗了她,一场灰姑娘与白马王子的梦瞬间破灭。珍妮幡然悔悟,决心回到学校,在向她的拉丁文老师乞求原谅的时候,珍妮进

门说的第一句话是:“这儿(推荐访问范文网:wWw.)真温馨。”这份温馨的感觉对珍妮来说久违了,大卫带她出入了那么多高档场所,看到老师简朴的房间后仍觉得温馨,说明珍妮真的回来了。经历了这些事之后的珍妮变得更加成熟,也明白了很多,理想是无可取代的。在失去一切之后,她没有气馁决心回到学校,坚持最初的梦想。不能说他与大卫的这段经历是她人生的污点,我觉得这段经历然珍妮学到很多也明白很多,毕竟需要一次伤痛才能给我们教育与成长。

看完这部片子之后,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如何在这浮躁而又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保持自我,无论是对高中生还是大学生而言都是一个需要处理好的问题,把握不好这个度就会误入歧途甚至招致毁灭,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珍妮那样理智对待。许多大学生或高中生都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厌恶了学校千篇一律的学习生活并且觉得离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遥不可及。于是,我们倾向于通过提前进入社会这条“捷径”来实现。然而等到进入社会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挣,离开学校后的日子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逍遥。每个人身边不乏这样的人,偶尔他们会在你面前说真羡慕你还在读书,还是做学生好诸如此类的话。可能你觉得不解,他们都挣钱养家了,而自己却还在大把大把的花家里的钱,也许你觉得这是件很丢脸的事。但是你没发现他们背后不为人知的心酸和苦楚。

有理想的人总比丢失理想的人要幸福,经历挫折和失败之后才明白人生要有理想的指引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通往成功的路没有捷径,只有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不懈努力获得的成功才是最真实,最美的。

《成长教育观后感(精选多篇)[本文共697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