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辅心得体会共含2篇,由的会员“美晰颖”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团辅心得体会
猜你正在找团辅心得体会的怎么写?那么就给你这篇范文参考。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生活总是离不开游戏,从游戏中学习,从游戏中成长。然而当我们成年后,生活的压力、责任总让我们无瑕放下心来静静思考和认识自己,更别说花时间大家一起做个游戏。而前两个星期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开展《教师心理团体辅导》的活动。
学校共开展了四次团辅活动,活动前校长便让我们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全部的老师分成三组,我们组叫做“榕树”队,这四次活动分别是围成圈变换队形、按顺序翻扑克牌、“穿越生死线”、“龙行天下”。每次活动前组内成员都能进行很好地沟通与交流,不断改进方法,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在一轮一轮热闹有趣的游戏后,大家已完全抛开成年人的束缚,像孩子般投入到游戏里面来了。每轮游戏结束,校长都会作出点评。指出我们平时没有在意,而在游戏中无意识反映出来的一些小不足,例如: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做事情的“差不多”心理、缺乏位置感和集体感等。让我们明白,看问题要辩证地看,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也需要多关心理解和体谅,取代原有的责备和惩罚。
在团队辅导的活动中,在这四个团辅项目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穿越生死线”这个团辅活动。即将两棵树中间拉上一根绳子当做电线,所有的成员手牵手在不松开手的情况下,让所有的成员能从“生死线”的上面安全通过。刚开始听到这个游戏规则时,让我们每个成员都很疑惑,究竟该怎么样才能过去,大家集思广议,在大家的通力协作下想出了解决的方法——搭人梯。刚开始听到这个主意的时候觉得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没有等我想到更好地办法时,我们组的三名男教师就架好了人梯,大家手牵手从三名男教师的腿上踏过,在老师们的帮助和支持下,组内的成员都安全地跨过了“生死线”。最后,我们组以最为安全的方式将全队员送过了安全地带并赢得了这次的比赛。
这次团辅通过有趣活动,让我更深的体会到:相识、相知、相容,融洽人际关系;通过竞争与合作,提高集体凝聚力,从而增强自我价值认识,展示和创造更和—谐的集体环境。
第2篇:团辅心得体会
希望你能喜欢这篇团辅心得体会范文。
在老师以及同学们的互相默契的配合下,我们欢声笑语的结束了本学期的团体辅导课。即学到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也从身心上获得了一些体验。这些体验不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所能感受得到的,因为这些特定的情境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才可以收获的到。
经历这半学期的辅导课,首先最重要的体会就是对班级的同学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相比其他的课程,团体辅导课有它自身的特点:灵活、多变、开放性等,这些特点也正好符合我们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不仅仅拉近同学们之间的联系,而且能够让曾经不熟悉的人有过交往的机会。其次是班级的凝聚力有了一定的增强,从刚刚进大学时一群稚嫩的孩子,到现在时刻有着集体荣誉感的班级分子,这正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在课程的学习中,我们都会以家族的形式进行讨论,而就是这样的小小家庭造就了我们有了强烈的集体感,我们会为自己的家庭献上自己的'努力,并且积极地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但是这也并不是我们只会在自己家庭中谈论感受,我们还会进行全班的分享,以及全班同学的互动。
本学期总共进行了10多次的心理团辅课,每次的课程都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以我们同学们的身心发展为主题,比如:自我认知、自我发展等。这些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清自己,以及在班级中别人对自己看法。身处大三的我们,面临的是即将毕业的大四,又是一个感伤的毕业季。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没能和班级的同学相处融洽,这是多么的可悲啊,正是这样的课程才可以达到。接着毕业之后
又会面对很多现实的问题,工作、婚姻、生子等,这些都是不可预测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面对这些问题之前要有一颗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在这我们的团辅课上都有所体现了,教会自己在遇到挫折时的应对措施以及受挫心理,这是考验我们以后走上人生的路很重要的一个标准。最为重要的就是这样的团体活动让我们自己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现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和自己还没有发现的优点,比仅仅是自我提升的重要措施,也为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正如我们小组带领大家做得团辅认识自我,树立自信,这也是我们现代大学生实际所缺乏的,因此很有必要通过相应的活动方案来帮助同学们重新找回自信,树立自信,做一个不样的自己。
团辅课即将结束,心情似乎也有些沉重起来,是因为不舍吗?还是喜欢这么课?我想这两个都有吧!随着课程的结束,以后也许不会再有这样的心理活动课了,但是这样的课所存在的意义却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它是我们每个同学出发,教会的不是书本上死板的知识,更多的是一种体会,一种技能,这样的经验是为了我们以后的发展所建立的。因此在课程的最后还是非常感谢老师能够在本学期带领我们班圆满的完成所有的任务。
的小编希望你能喜欢以上2篇团辅心得体会范文,你还可以点击这里查找更多团辅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