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了凡四训读后感1000字作文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了凡四训》是明朝时期袁了凡为教育后代子孙而留下的家训,原名《戒子文》,对于被后人所拍成的电影,我受益匪浅。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了凡四训读后感
近日,我阅读了《了凡四训》,如同聆听圣人教诲,收获甚大。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明代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江苏省吴江县人)所撰写的一部教育儿子的四篇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资料,集中概括总结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由于清代及民国初年的高僧贤德们的推崇、印行,在民间广泛流传,对我国民众的人生和道德实践发生了重要影响。
“立命之学”中提到了改造命运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断恶。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论转变为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命运,即在生活中不断的行善,而不作恶事,他的这种转变也正是信仰的转变,从信仰宿命论而改为信仰福善祸淫、命由我造的人生观。
“改过之法”,就是不仅仅要用心为善,而且还要知非改过。了凡先生将改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和从心上改,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从心上改,意思是说因为人们有不正当的思想才会发展成千万种过错,一个人如果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心灵不被腐朽思想玷污,自然就不会犯错误。这是了凡先生论述改过的最高境界。
“积善之方”,即积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运不仅仅要改过,而且还要积善。在积善方面了凡先生划分了十条标准,即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如果能做到这几点,我们就能够具备这世间各种品德。
“谦德之效”讲的是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谦虚获益”的普遍性,这个道理类似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透过了凡先生的经历,有两点我感触颇深:
一、命运是能够改变的。自己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自己努力,充满信心,完全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若能待人厚道,处处为他人着想,此人必有后福;而一个人若对人刻薄,心胸狭窄,起心动念都为自己的利益,必将遭致灾祸,即使眼前有福报,福也会折损消亡。即佛门讲究的因果报应。佛教认为,宇宙的万事万物的生起,都是业力感召而成。因此,人的善恶报应都是由自己的业力所感召。“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因此,要培养善良之心,多行善事,这种光明正大的心念就会主导人的身心,邪恶的念头就无法乘虚而入了。要经常反省自己。当意识到不好的状况发生时,要立刻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过去。
二、知非改过须具三心:一是知耻心,二是畏惧心,三是勇猛心。
第一要发耻心。人能够知耻,就不会起妄心,动恶念。我们做人处事时刻要谨慎,要反省是否对得起父母的养育、组织的培养、亲人的期盼。
第二要发畏心。要有敬畏之心。如果人没有畏心,又不知耻,什么样的坏事都会做出来。平时我们在工作、生活、处事中要敬畏党纪、国法和规章制度,这是铁规,须深知触碰各项规章制度高压线的后果严重,教训惨痛。
第三要发勇心。有过当下就改,无须迟疑。发勇心改过就须痛下决心,决定没有犹豫,当机立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能改,善莫大焉。
了凡四训读后感
到此刻为止,《了凡四训》大概听了有六次了,每次听都有新的认识。最初决定去听,只是因为觉得好奇,此刻越来越感觉到:去听课是一个多么正确的选取。
首先,和谐友好的气氛让人感觉很舒服,没有人要求你付出什么去得到这些教诲,你只管去听就好了,并且那里的所有人都是友好的,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我相信这就是佛在心中的人的气质的自然流露吧,尤其是崔瑞同修,每次都忙着为听众们准备吃的喝的,在此感谢她。
再说说课堂,刘老师讲课比较风趣幽默,对其中道理的阐释也做得很详尽,同时,又不忘让同修们共同参与,除了最初的读PPT之外,还发动大家自己做PPT来讲,这是对大家的信任与培养,也让我们学习的动力更大了。到目前为止,三个同修的分享和讲解各有所长,刘亚斌师兄讲课比较有激情,都是从自身找例子,生动形象,很勇于进行自我批评;韦泽睿师兄对理论的讲解很到位,也找了很多资料,美中不足的就是有点小紧张;于寒松师兄的讲解无论从理论到实例都很精彩,他谦虚好学的态度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观众;他们的共同点是,对佛教怀着虔诚的信仰与极大的热情。
之后再说说我,听了几次课之后,我开始对《了凡四训》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对我来说好处重大,因为我本身是一个内心很脆弱的人,有时候找不到精神支柱,找不到一个做人做事的指导原则,无法处理一些坏情绪和心理问题,对过去的事情不能释怀,对将来的未知又感到恐惧,敏感,多想,容易受伤,爱抱怨,这一切,都让我的生活变得很糟,虽然表面看不出什么来,这些只有我自己明白,自从开始听课,尤其是每周二上课时与崔瑞和刘老师一齐谈话,每次都给我以很深的启迪,我的心渐渐变得平静下来,我开始明白“内心的平静”是应对一切最好的法宝,我也很赞同“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行”的道理,我相信我一向是一个善良的人,只但是由于自己欲望太多,自招烦恼而已,刘老师说,学佛教最基本的就是明白“因果报应”这个道理,此刻我也就处于“最基本”的阶段。对于《了凡四训》的原文,我承诺刘老师年前要读够三十遍,此刻我正在享受着阅读的乐趣,真是“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我期望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样幸运,得以了接触并了解《了凡四训》,能得到内心的平静,能过一种行善而快乐的生活。
了凡四训观后感
了凡先生平生是个人尽皆知的大善人,做了许多善事,因此也颇受人们的尊敬。他教育我们,人的命数是有限的,应当多多行善积德。但对于极善极恶的人,命数却不能约束他们。因为极善的人,如果平生做过许多善事,那么他原本贫穷的命数就会因为善事的多少而有可能变得富贵长寿,相反,极恶的人如果平生做过许多恶事,即使他的命数是大富大贵也会因此变得一穷二白。所以,了凡先生便劝诫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即使你不相信命数,但多做好事也是人生中的一大亮点啊!了凡先生通过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自己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他年轻时曾有位道长给他算了一卦,那道长所算的和他命运要经过的也都相符,道长曾说,他命里无子。但因为了凡先生积善太多,命数改变,了凡先生幸运的得下了一个儿子。他认为:命运分先天和后天,先天命运是上天注定的,而后天命运则是由先天命运转化而来的。如果一个人行善积德,命运便会因他而改变,往好的方向转换;如果一个人作恶多端,命运便会因他而改变,往坏的方向转换。所以,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这句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了凡先生则又做了补充,应竭力行善,竭力断恶。善也有大小善之分,虽说大小善都是积德,但也有大小功之分。相传有个县令,无意中被黑白无常错勾了魂,阎王便让牛头马面称他一生的功过,结果功大于过。县令感到奇怪,他平时并没有做很多好事啊。阎王说:“你曾阻止凡间皇帝动用百姓兴修水利,劳民伤财,虽未拦下,但你一念之间为所有老百姓着想,就是大功一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善有时可能只是一念之间,不一定非要做完上千百万的小善才叫大善。小善只为一人,而大善则为天下人。所以,我们也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啊!看完这短短的视频,我原本浮躁的心也归于平静了,我由此领悟了很多,我也会努力,做一个行善积德的人。
读《了凡四训》有感
我在高中时读的《了凡四训》,当时就对其中的"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观点有深深的认同感。长期以来,我总是对这世界上的?a href='//www.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还胶苌畹难岫瘢蛭易约阂惨蛭Э诤推渌蛟馐艿搅酥种治易匀衔还降拇觥N艺娴牟辉敢獬腥险庑┎还接肷憷础6圆还降乃悸鞘刮页商焐窕甑叩埂R蚨读朔菜难怠犯姨峁┝怂枷氲某雎贰?/p>
《了凡四训》告诉我们,命运虽有定数,但是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唯一改变命运的办法,就是去行善,就是去布施。
也许你会不同意这个说法。很多恶人也是家财万贯啊,对吧。但是我想说,即使这是不对的,我信它至少没有坏处:一旦我相信了这个观点,那么我便不会再作恶。因为我知道我自己的恶果会作用在我自己身上,因而,社会会少一些作恶的人。
然而大多数时候是没有人怀疑行善的重要性的。即使你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行善,你的良知也会告诉你这样做。这时,就有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如何行善?
按照佛家的说法,行善,即布施,有法布施,财布施和无畏布施三种。法布施是将善知识传授给他人,让他人心生欢喜。财布施,显而易见,就是将自己的财富贡献给他人。最后的无畏布施,是安慰众生,是他们脱离对事物的恐惧。
行善看似很简单,分类也的的确确很简单。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对行善践行却告诉我,行善并不是那么容易。原来我总是以为,给别人讲讲题,帮他们答疑解惑,便是行善,便是布施,而且还是果报最多的法布施。作为学习比较好的我来说,这也不难。但是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加上进入清华后排名的落差,让我很难适应。我找不到行善的机会了。
真的没有了么?
还是,我的我执心让我必须要比别人强,才有时间,才有心情,去布施?
然而布施不是居高临下的。
进入清华以后,我的我执严重到连和他人交流都有问题的地步。我经常独自一人,经常在脑海里翻山倒海一样想着自己的事。我太自命不凡了,然而在一群优秀的人里,我失去了自己的站位。我刚刚意识到这一点,但愿意识到会加速问题的解决吧。
最后我想引用我们高中化学老师的一句话:如果你们以一个平凡人的心态去做事情,那么你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了凡四训读后感
《了凡四训》是一部教育子女的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内容,集中概括总结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由于清代及民国初年的高僧贤德们的推崇、印行,在民间广泛流传,对我国民众的人生和道德实践发生了重要影响。
“立命之学”中提到了改造命运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断恶。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正是印证了这样的思想。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论转变为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即在生活中不断的行善,而不作恶事,他的这种转变也正是信仰的转变,从信仰宿命论而改为信仰福善祸淫、命由我造的人生观。正如其所说“余初号学海,是曰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改过之法”顾名思义,就是不仅要积极为善,而且还要知非改过。正如孟子所说“人恒过,然后能改。”袁黄先生将改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和从心上改,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第一种层次仅仅是从表面上改变,即把毛病找出来一样样地改。第二种层次就是从理解道理的角度出发,道理明白了,过错自然就会消除,正如此所说“其馀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第三是从心上改,即“过有千端,惟心所造,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意思是说因为人们有不正当的思想所以这些思想才会发展成千万种过错,一个人如果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之充满心间,那么其他不正当的思想就不会玷污自己的心灵,自然就不会犯错误。这是袁黄先生论述改过的最高境界。
“积善之方”,即积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运不仅要改过,而且还要积善。要积善就必须先明白事理,因为“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在区分善与恶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中峰禅师的话:“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恶。有益於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此外,在积善方面我们可以按照了凡先生划分的标准,即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水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如果能做到这几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具备这世间各种品德。
“谦德之效”讲的是只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本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谦虚获益”的普遍性,这个道理类似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满招损,谦受益。”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过程,也都有其发展的极点,当到达极点后,就会逐步下降,就像“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一样。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也只有谦虚,戒骄戒躁,我们才能更好的领悟这个世界,参透世间的各种道理。
无论改过、积善还是谦德都应基于立命,即对生命生活本身的存在与构成的理解。“积善”是建立在“改过”的基础之上,“改过”是建立在明白因果的基础之上,即“福善祸淫、命由自造”的人生价值信念。《大学》上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立命”亦即“知命”是本,“知命”之后必要力行改过、积善与谦德方可转化命运。
如果借用他人的语言对全文进行归纳那就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了凡四训读后感1000字作文多篇范文。